
作者:張盈盈
2025年1月26日
張紹進先生于2025年1月25日清晨5點15分在美国加州聖荷西家中去逝,享年88歲。張紹進是《南京浩劫: 被遺忘的大屠殺》一書作者張純如的父親。張紹進先生去年十月跌跤後住院五周,又于去年十二月底因肺炎入院。
張紹進出生于1937年1月7日江蘇宿遷。父親張迺藩當時是宿遷縣縣長。母親曹滌塵江蘇淮陰人。張紹進在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前隨父母親撤離至重慶。幼年在重慶對日抗戰時期長大。小學時即聽說由老師和父母講述日本侵佔南京時的慘況,這段歷史深刻的在他的記憶裏,並告訴了女兒張純如,導致張純如探索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動機。
張紹進于1951年隨母親到達台灣,畢業於文山中學高中,聯考以甲組第一名成績進入台灣大學物理系。他在台大以優秀數理成績畢業後,曾在台灣清華大學研究所獲物理碩士學位。1962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奬學金來美深造,從師哈佛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Julian Schwinger 教授,于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。1964年與同時在哈佛大學讀書的張盈盈女士結婚。1967年-1969年至普林斯頓高深研究院研究高能理論物理。後應聘至伊利諾大學(厄巴纳-香檳)物理系任教三十年。張教授于1999年退休。2003年遷至美国加州聖荷西市居住。張教授發表研究論文近100篇,主要研究高能粒子理論物理。著作《Introduction to Quantum Field Theory》于1990出版,廣受好評。 張教授是一位認真研究、敬業教學的導師,屢次獲伊利諾大學物理系最佳教師獎。他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員。曾獲台灣大學物理系傑出校友獎。
1999年,女兒張純如在她父親退休宴會的信上說:
「………..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榜樣。他或許是我所見過的人中最理想主義的一個——如今世上,像他這樣只是為了追求知識而非個人企圖的人已經很少見了。…..金錢、權利、社會地位——所有這些對他來說都沒有意義,只要能夠安靜地享受智識生活,做他最喜歡的兩件事——研究物理學和教育年輕人——父親就滿足了。我認為父親很幸福,因為在伊利諾大學,他找到了這樣的生活。 父親還有極度強烈的正義感。我一直相信,如果不是物理學家的話,他可以成為傑出的法官。他對事情是否公正非常敏感,而且能夠從各種不同角度看待問題。父親對他人抱持著深切的同情之心,他能夠理解人性的弱點,同情那些失敗者,…….看到無助的生靈遭到傷害總是令他傷心,目睹權力的濫用更是令他怒不可遏。 我最崇拜父親的一點是,他從未失去對這個世界的童心。在一個犬儒主義的世界,這實在罕見。父親一直對宇宙的奧秘充滿好奇。對他來說,教育是終生的。他像學生一樣大量閱讀生物學、電腦科學、文學、歷史、天文學和心理學著作,而這也只是他興趣的一部分。他是愛因斯坦形容的那種精英知識分子-出於與孩子一樣的目的去學習,為了愛、好奇,和發現帶來 的激動與戰慄。 ……」
或許這是對張紹進教授一生最好的詮釋。
張紹進先生排行第四,大哥張紹遠住紐約已去逝(1928-2003),二哥張紹達于抗戰期間在重慶死於腦膜炎。三哥張紹遷(1935- )為土木工程師仍健在,巳退休住洛杉磯。
張先生與夫人張盈盈結婚60年,除女兒張純如外,兒子張純愷(Michael Chang), 是電腦工程師、媳婦盧春蓮(Aimee Lu)、孫子張尊希(Nicolaus Chang)住加州San Carlos, 經常來探望並共享天倫之樂。外孫Christopher Douglas 住在Illinois 州。
張先生遺體火化後將埋葬在Gate of Heaven 墓園Holy Family Section女兒身旁。